正視乙未抗日 點擊圖片放大
名稱:

正視乙未抗日

規格介紹:

乙未抗日錦繪圖畫,這幅描繪了新竹戰役的慘烈。 記者羅緗綸/翻攝

詳細介紹:

您好!以下是今早台灣的《聯合報》刊出的拙稿《正視乙未抗日 台灣才「真光復」》

後學認為台灣大部分的地方,都不能忽視這重要的歷史事件,尤其是我們大林,1895年裝備沉重的日軍來到大林陷入苦戰!後來日軍勝利占領後,才有「新高製糖會社」糖廠在大林的設置,然後附近水田被會社強制以廉價收買,變成了種甘蔗的農場!

正視乙未抗日 台灣才「真光復」

張健豐/歷史研究者(新北市)
近日,包含在野黨在內的一些團體,要大肆慶祝十月廿五日光復節;部分執政黨立委則指,這是對岸角度,這一天不是所謂光復節,是政權轉移的日子。其實,這是昧於歷史事實的說法。


這一天,不但終結了日本五十年殘酷的殖民統治,也告慰一八九五乙未年當時「義不帝倭」的全台軍民,包括參與乙未抗日戰爭的志士,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。


大家都知道台灣割讓,起因於中日在一八九四年甲午的衝突,有學者稱是第一次中日戰爭。該役滿清戰敗,日方向其強索未占領之地一台灣本島,於是簽訂馬關和約。


當時台灣大多數仕紳和民眾,無法接受該事實,便引用國際公法「割地須問居民能順從與否」、「民必順從,方得視為易主」等語,並務求廢約,請各國公議,派軍艦相助。但日本等不及交割,即派大軍鎮壓島內抗日勢力。日軍登陸後,自北而南清鄉屠戮,其中堪稱慘絕人寰的雲林大屠殺,無辜百姓逾三萬無端被殺,受害範圍廣及五十餘村庄。事後,當局對受難者及其家屬予以撫卹、賠償和恢復名譽。是日本不能否認的戰爭罪行,也是人類歷史上傷痛的一頁。


曾在乙未抗日戰爭中給予日寇重大傷亡的抗日義首俞明震(基隆前敵總指揮)、李應辰(淡水舉人)、蘇力(三峽)、胡嘉猷(桃園)、侯西庚(嘉義)、劉永福、陳鳴鏘(台南)、蕭光明(屏東)等雖都全身而退,內渡中國內地,但他們無一不希望祖國強盛,早日光復台灣。直到對日抗戰,這種希望化成實際行動。


一九四一年中日正式宣戰後,國民政府蔣委員長隨在開羅會議向列強提出,日本須將台灣等地歸還給中華民國。中國八年抗戰勝利後,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在台北舉行受降典禮,日本將台灣交還給中國,民眾興高采烈地慶祝台灣重回祖國的懷抱。數年後,台灣省政府更將當初被日本侵占、納入國庫的田產,悉數歸還給來台申請之胡嘉猷後代。所以,豈是區區的一句「政權轉移」一句就可交代過去。


因為台灣的光復,中華民國在台灣才有正當性及合法性,進而在此安身立足,發展民主,政黨輪替。所以,唯有正視乙未抗日歷史,才能找到自己是誰,真正落實轉型正義,即「真光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