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介紹:
114年9月21日走讀八斗里福惠宮。
其它資訊
碧砂里福林宮
福林宮北寧路出入口。 福林宮環港街出入口。(福林宮位在牛稠嶺腳,基隆區漁會對面紅色建築的三樓,二樓為碧砂活動中心,一樓為碧砂長壽會及投開票所。) 福林宮原為一小土地公廟,奉祀福德正神,建於道光年間(1821─1850),最早是在一顆約兩層樓的石山上,上面有一棵大榕樹,樹冠覆滿石頂,小土地公廟就建在樹下,經過多次修建,民國初年由多位信眾建廟於現址。光復後,許先、許有土等多名地方耆老、信眾集資,由許清標老先生發起整修。 福林宮的名稱由來,據廟旁石碑記載,當下神威顯赫,韜光釋出,白髮老人手持蘆杖,定坐廟方森林之上,經地方居民決議,再配合五行八字,又是大吉大利之像,因此命廟名為福林宮。 民國64年乙卯年九月,配合政府興建八斗子漁港,與政府交換條件而炸掉小石山,捐出廟地,於原地建設,地下室為基隆市山胞活動中心、一樓為長壽會、二樓為碧砂里民活動中心(碧砂里民會堂)、三樓為福林宮。 民國77年當時的漁業局特地頒發感謝狀。 民國84年陳福來、劉炳城等多名信徒組織成立合法福林宮管理委員會,推選許有土老先生擔任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。劉炳城信徒直至民國114年仍然在福林宮服務,擔任總務組長,負責處理一切廟務。 福林宮的規模,在土地公廟中算相當大,廟身及一些裝飾都是逐步建成,牆堵為永勝吉漁業損獻。每年中秋節會舉辦神明遶境活動;農曆2月初2及8月13日晚上舉辦福宴;每半年擲筊產生新爐主協助廟務:除夕夜開廟門賀歲、金蘭會、神明遶境、友宮參訪等......。 114年9月21日走讀碧砂里福林宮。長潭里福長宮
2025年6月5日拜訪福長宮。 114年9月21日走讀長潭里福長宮。長潭里福舊宮
林新永理事長說福舊宮。 福舊宮 福舊宮為位在長潭尾水肥處理廠旁山坡上的一座土地公廟,原本在長潭里通往垃圾場的路上,後因開路才遷建到山坡上。福舊宮的造形簡單而樸實,為洗石子的屋身,宮內牆壁為大的白色磁磚,屋頂像日治時期的造形,天公爐也是洗石子的材質,簡單優雅,很符合「舊」味。一九八六年農曆九月時增建。福舊宮為八斗子半島東側聚落的奉祀土地公,也就是舊厝門口附近聚落居民的土地公廟。 海科館因為要蓋潮境海洋研究中心,將福舊宮遷移至潮境公園現址。 海科館隸屬於教育部,所以福舊宮是極少數難得見到教育部部長贈送匾額的廟宇。 遷建過程中有很多海科館籌備處志工捐獻香油錢共襄盛舉。 福舊宮坐北朝南,背面是潮境海洋研究中心。 福舊宮坐北朝南,正面望向基隆山、九份及換番大澳。 福舊宮是八斗子土地公廟中唯一奉祀虎爺的廟宇。 114年9月21日走讀八斗子長潭里福舊宮。 114年10月5日八斗子土地公巡禮。長潭里福安宮
水族館預定地
咾咕石厝
海科館區域探索館三樓展示廳內有一座咾咕石厝,裡面的咾咕石是由澎湖運送過來,澎湖有一句諺語「要娶某,先擔三年咾咕石」,表示早期男子要娶妻結婚,必須先花三年時間從海邊的潮間帶,挑回珊瑚礁岩體(咾咕石)建造新房,現在全台可能只剩澎湖還能買到咾咕石。 咾咕石厝是遊客參加八斗子漁村導覽體驗活動,以及學生參加研習課程必訪的景點之一,無論是大朋友、小朋友,當他們欣賞完咾咕石厝,無一不讚嘆早期居民的智慧與能力,紛紛拿出相機合影留念。 早期八斗子人會利用山壁的砂岩當柱子,牆面則是用咾咕石(珊瑚礁)堆疊起來,珊瑚和珊瑚之間的縫隙則是用貝類或珊瑚礁燒製成的石灰來黏貼,九斗子的舊地名"咾咕倉",當時就是專門燒製石灰的地方。如今已經沒有咾咕石可以當建材,很多的咾咕石厝屋主考量隱私和其他因素,紛紛將咾咕石的牆面抹上水泥,難得保留原貌的這戶咾咕石厝,終於抵擋不了大自然的風吹日曬雨淋而傾倒,屋主為了安全考量不得不請怪手將它夷平,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原地重建,恢復成為造訪八斗子漁村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。長潭上架所
清國井
2013年10月為了保存清國井,成立了搶救台灣第一口官煤清國井遺址聯盟。 2014年2月25日台視熱線追蹤節目介紹基隆古蹟清國井。 2015年7月文化局將清國井登錄為歷史建物。 2017年7月27日關鍵時刻節目影片中第12分20秒處談論到清國井。 2018年1月27日中國安徽廣播電視臺王振濤導演跨海來台拍攝清國井。 2016年3月24日。 清國井主井如今已被大水泥塊封閉。 ►延伸閱讀 : 清國井與八斗子福清宮的關係(12分20秒介紹清國井,14分20秒介紹福清宮) ►延伸閱讀 : 更多相片請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