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介紹:
那年我11歲,爸媽有事去外地,留了一點錢給我和弟弟當生活費。
我和弟弟都用來買零食、飲料跟啤酒。
沒想到爸媽提前回來,看到家裡到處都是飲料瓶和啤酒罐,當時林北挫到漏尿,就要被嚇死了!
爸爸頸爆青筋、手握水管 ,問這是怎麼一回事?
只見弟弟哇哇大哭起來說:錢當天就被偷了!
這幾天就是靠撿這些資源回收,賺點生活費,還跟同學借錢 。
老爸聽到泣不成聲,殺了一隻雞替我們補身子,還給弟弟一些錢,要他趕快還人 。
到現在我還不敢相信,那是一個八歲小孩說出來的話 ?
現在弟弟已經是堂堂的立法委員了。
而我卻教了18年的書....唉!
其它資訊
網路文章
善的契約(網路文章)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,離美國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,有一座孩子的墳墓。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,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: 1797年7月15日,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,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,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。 後因家道衰落,這位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,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: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。 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,並把它寫進了契約。100年過去後,這片土地輾轉賣了許多家,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。 1897年,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,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,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。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,1997年7月,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,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裡,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,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,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,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。 那份延續了200年的契約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:承諾了,就一定要做到。 正是這種契約精神,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。他們認為,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天分和財富是不平等的,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來取而代之,從而,讓在最初狀態不平等的個人,在社會規範和法律權利上擁有完全的平等。 可是,現在台灣更崇尚的是「聰明」而非誠信。正是因為這種崇尚「聰明」的社會風氣,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,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彼此防範。城市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防盜門、防盜窗,遍地都是高高的圍牆,但我們生活得仍然不安全。 1935年的冬天,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。這天,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,正在開庭審理著一個案子。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。她衣衫破舊,滿面愁容。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。她因偷盜麵包房裡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闆告上了法庭。 法官審問道:「被告,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?」 老太太低著頭,囁嚅地回答:「是的,法官大人,我確實偷了。」 法官又問:「你偷麵包的動機是什麼,是因為飢餓嗎?」「是的。」老太太抬起頭,兩眼看著法官,說道:「我是飢餓,但我更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,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。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。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!」 聽了老太太的話,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。法官敲了一下木槌,嚴肅地說道:「肅靜。下面宣布判決?」說著,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,「被告,我必須秉公辦事,執行法律。你有兩種選擇: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?」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,她面對法官,為難地說:「法官大人,我犯了法,願意接受處罰。如果我有10美元,我就不會去偷麵包。我願意拘役10天,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?」 這時候,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,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,說道:「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。」說著,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,掏出10美元,摘下帽子放進去,說:「各位,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,現在,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,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,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。」 法庭上,所有的人都驚訝了,都瞪大了眼睛望著市長拉瓜地亞。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。片刻,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,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,放到市長的帽子里,連法官也不例外。 按理說,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,與外人何干?拉瓜地亞說得明白——為我們的冷漠付費。 他告訴我們,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,人來到這世間,作為社會的動物,是訂有契約的:物質利益的來往,有法律的契約;行為生活的交往,有精神的契約。 人生在世,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,誰都有可能成為弱者,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,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咽孤立無援的苦果?人心只有向善,才能被陽光照耀,所以善的契約才在世界普遍存在。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。懂得為冷漠付費的人是明智的。當今的社會太冷漠,我們會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。 善,並不僅僅是一種與冷漠、奸詐、殘忍、自私自利相對的一種品質,還是一種精神的契約。 -好文分享自Line 新加坡不一樣的教育方式~ 在新加坡的一所小學裡,老師在地上撿起了一位學生丟在地上的草紙。 發現上面是這個學生的亂寫亂畫,和一串她根本看不懂的公式: 1+1=1 2+1=1 3+4=1 5+7=1 6+18=1 這根本不符合數學邏輯的計算公式引起了老師的好奇。 老師就把這個交給了校長。 校長看過之後很重視,並和老師商量,如何鼓勵這個孩子,並搞懂這個公式的意思。 他們把這個學生叫來,說:「你特別棒,看到你畫了這麼好的畫,怎麼輕易就把它丟掉了?你應該每次畫的,都交給老師,老師幫你把你的作品收藏起來。看看你將來到底能畫出多少漂亮的作品。」 於是這個學生就特別地高興。 校長又問他:「另外我們在你的草紙上看到你寫的計算公式,哎呀這個難住我們了。這道題對我們來說太難了。我們都無法知道這個數字的意義。你能不能幫我們揭開謎底?特別感謝你,你能把你的答案和我們分享一下嗎?」 於是這個孩子就非常爽快,開心地公佈了答案。 1里+1里=1公里 2個月+1個月=1個季度 3天+4天=1周 5個月+7個月=1年 6小時+18小時=1天。 老師和校長為這位學生由衷地響起了掌聲。 老師和校長沒有輕易的去否定一個孩子,從而沒有抹殺孩子不為人知的正確。 現在看來,在孩子的成長世界裡,潛藏著很多我們成人無法讀懂的正確,那超乎尋常的潛能被所謂的稚氣和天真掩藏著,等待著我們去為他們開啟和挖掘,那便是一個孩子與眾不同的未來。 在智慧和知識的海洋裡,和孩子比起來,我們也尚存太多的無知,不要因為我們的無知抹殺未來的天才。 我們始終要記住一點: 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,我們只能把自己看做是生命成長的啟蒙者和引領成長的使者。 在未知的世界,我們的知識和能力都是有限的,我們只是幫他們開啟了大門,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我們的孩子未來是否會超過我們。 我們不能用我們有限的能力去限制孩子,那是對孩子的抹殺,教育的目的是引領和開啟,而絕非限制和關閉,教育是不斷地承認我們的不足,而非對學生進行一味地否定。 不要用我們有限的知識,去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。 《無明火》 唐朝時,有一位宰相名叫裴休,性善好佛。有一天到山中遊玩,在佛寺無意中見佛殿壁上有「無明火」三字,不解其意,於是前往寺內,請教住持黃檗禪師。 禪師很不客氣地說:「真差勁!堂堂是大唐的宰相爺,學問蓋天下,怎麼連這樣簡單的『無明火』三個字都不懂呢?」 裴休一聽之下,火冒三丈,面紅耳赤,大聲地說:「你真是豈有此理!我是大唐的宰相,又不是印度宰相,怎麼懂得印度的經典呢?」 禪師接著說:「無明火從此生矣!」 裴休聽了,智慧頓開,剎時心平氣和地說:「噢!原來如此。」 禪師又說:「無明火從此消矣!」 真是:『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』。 可見佛法之精博奧妙,在這一問一答之中展露無遺,裴休深受感動之餘,對佛法更勤於研習,後來便成為黃檗禪師的在家弟子中最出眾之一位... 【啟示】 人生在世,做任何一件事,往往為了一時感情的衝動,而壓制不了這心頭上之火時,平常再好的恩愛夫妻,再親的親子關係,可以因此而離開;再好的朋友也可以因此而反目;再大的功德也能因此而毀於一旦,相信這是誰也都無法想像的,故詩云: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,瞋是心中火,能燒功德林」。國學常識
# 「紀錄」和「記錄」有甚麼分別? # 「周刊」和「週刊」有甚麼分別?有趣的台語
# 文音: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# 白音: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# 文白音:一生只愛你一人# 文白音:二十年賺二千萬# 文白音:三太子跳三分鐘# 文白音:四神湯煮四碗公# 文白音:五專讀書讀五當# 文白音:六合彩簽六千元# 文白音:七里香要種七欉# 文白音:八家將要八個人# 阿香去香港買的香很香。# 趣味的人出門帶三隻獅:看東看西、吃東吃西、買東買西。# 無趣味的人出門也帶三隻獅:嫌東嫌西、怨東怨西、罵東罵西。讀唐詩
我喜歡唐詩,鼓勵孩子背誦唐詩,如果您也喜歡,歡迎來八斗子文裕藥局互相交流。 蔣勳談琵琶行(一)、(二) 蔣勳談琵琶行(三) 讀詩與選詩﹍﹍﹍ 再談小朋友上學教材 陳冷/作家、畫家(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2018年9月10日A14版) 我絕不反對讀詩乃至背詩。相反地,我非常贊成小朋友,在稚齡時代有機會能讀「好」詩,能背「好」詩。個人臨睡前,最後的事就是讀「好」詩背「好」詩,背著背著,不知不覺就睡著了。 是的,我要強調的是「好」這個字。如何選擇好詩或好詞,讓小朋友樂於閱讀和背誦,學問大哉!以美國為例,凡是創作和改寫文章,提供少年閱讀的人絕對是高手。這就是為什麼大牌作家像EB.White,會寫出如詩如畫的曼妙童書「喇叭天鵝」、「夏綠蒂的網」,以及「一家之鼠」的原因。最近我看到一位聰明八歲小朋友,在閱讀「莎士比亞劇本」改編成兒童讀物的英文童書,喜愛看書的小朋友讀得津津有味,癡迷萬分!他讀懂了,文字的美好讓他感動。我借過來順手閱讀一篇,真沒話說,文字優美淺顯流暢,如非一流人選,怎麼可能有如此令人驚豔的傑作? 再回過頭來談台灣教育情況下,如何選讀好詩吧! 所謂好詩,很難有絕對標準,大人喜愛的「好詩」,對小孩未必是「好詩」,這一點要聲明在先,以免引起誤解。 去年剛考上「東海」的大孫子,在十一、二年前,他六、七歲時,每到暑假,就從豐原來台北奶奶家,我就選詩讓他背誦。我選詩的標準其實挺簡單,韻腳合適,理路明晰,內容清楚易懂,譬如「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,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」,散步時,他會爬上一個階梯,告訴我說:「奶奶,我可以欲窮千里目了。」 「山近月遠覺月小,便道此山大於月,若人有眼大如天,當見山高月更闊。」小傢伙會說:「很合乎現代天文知識呢!」 有一次我問他哪首詩最愛背、也最喜歡,他的回答竟是「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,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,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!」 那時他才十一歲吧!我不免好奇問他:「是誰的作品?你真的懂嗎?」 「是李後主的詞呀!文字很白話,沒有特別深的字眼,唸起來很順口,唸一兩次就琅琅上口了!」無疑的,這就是「好詩」。 通常在讀詩之前,我大抵會先跟孫子介紹作者,和作者大致的歷史背景。這其實也是相當關鍵的重點,否則只糊裡糊塗的讀,孩子怎麼會有興趣? 長孫比較幸福,他讀的詩都由奶奶精選,閱讀與背誦都開心快樂。 二孫就沒相同的福氣了。他目前讀國小四年級,從小一開始,學校分發的「家庭聯絡簿」上就選有「詩」。二孫記憶力較差,他自己很早就發現這件事;印象深刻的是,大約小一時,他學會平年和閏年的不同,平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閏年是三百六十六天。剛學那天,我陪他走路回他的家(走路大約十分鐘),一路上他說:「奶奶,你路上一直問我平年閏年多少天,到我家門口再問一次,那我就會記住,不會忘記了!」天呀!才五歲多,年小志氣高,為了記得一件事,他肯這麼不嫌麻煩,做奶奶能不心疼嗎? 台語說得好,「一枝草一點露」,每個人造化不同,資質有別。二孫邏輯能力強,作文和數學都佳,學習能力也高,從小看一堆「為什麼」,和「百科全書」,五花八門的知識尤其豐富,記憶力卻是他的「罩門」。其實每個小孩都有優缺點,再聰明的孩子,都會有「阿基里思腳跟」,這是學校老師、父母家長都不可掉以輕心,必須深切重視的大事。 因為記憶力差,所以二孫要背詩時,困難滿多,好勝的他又不肯服輸,他讀詩時常常愁眉苦臉,也讓陪讀的奶奶煩惱不已。有些詩容易解釋,他容易懂得,背起來尚不成大問題,有些詩很荒謬,很不合時宜,怎麼逼他背誦呢? 譬如說吧!「閨中少婦不知愁,春日凝妝上翠樓,忽見陌頭楊柳色,悔教夫婿覓封侯!」 這首詩適合小朋友讀背嗎? 「宣室求賢訪逐臣,賈生才調更無倫;可憐夜半虛前席,不問蒼生問鬼神!」 奶奶如何才能解說明白,俾讓九歲孩子瞭解詩中意義。 「青海長雲暗青山,孤城遙望玉門關,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棲蘭終不還!」 「棲蘭」在哪裡?「玉門關」又在何方?「青海」呢?孩子怎麼能清楚中國浩瀚的地名?就弄懂了跟他何干?此時此際,「去中國化」有何不可? 「功蓋三分國,名成八陣圖;江流石不轉,遺恨失吞吳。」未讀「三國演義」,小小娃兒如何知道「三分國」、「八陣圖」,又怎麼明瞭「遺恨失吞吳」的文句在說什麼? 我不免對孩子說:「你不用背,奶奶寫信給老師說明原委吧!」 我們必須承認,這些詩不是不好,對孩子而言,如此選擇卻絕對欠佳! 談到選擇,就必須進一步研析。據我所知,一般提供國小的教材都出自兩家出版社:「康軒」和「翰林」,對出版社(或稱文教事業)而言,縱使「少子化」,出版教材都屬「肥肉」,「肥肉」賺錢沒什麼不正常!但是錢可賺,教材、特別是小朋友的教材,再怎麼說也是良知事業,身為出版主持人,絕對須找「高手」來精選一切合適教材,否則對小朋友有害無益,出版社不該「自我檢討」嗎? 此外,更重要的是「教育當局」到底扮演何種角色?何況,任由出版商瞎搞,教育當局難道沒有責任?拜託教育官員好好監督盤查,如果教育官員袖手不管,我們難免合理懷疑,某些官員對「肥肉」也分嘗一杯羹呢! 無論如何,請還給小朋友一個優良乾淨理想的教育環境吧! 正當「課綱審查」爭議紛擾的重要時刻,身為瞭解而且關心兒童教材的老奶奶,更要站出來公開呼籲,千萬請教育當局務必重視兒童教材,兒童是國家的基石,基石不佳,國家就可能坍塌。特別是「特定」選用的出版社,教育部尤其必須認真嚴肅督導,絕對不能讓出版商把持且吃定教育官員。大家都有小朋友,都愛小朋友,小朋友的「教材」選擇不良,馬馬虎虎,結果註定禍延子孫!更進一步導致國家基石崩壞!我思故我在
價值觀會影響每個人做人處事的態度,隨著教育、閱讀、經驗、傳承、接觸社會環境等等的差異,從出生開始慢慢培養出不同的個體,大人的身教言教,都將改變孩子的一舉一動甚至一生。 真豪認為倫理是價值觀的具體化,現今社會很多事情我們覺得看不慣,沒有倫理,其實都是大家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真豪希望親子間可以透過討論和思考,凝聚全家人的共識,或者是知道彼此的價值觀,減少衝突,促進和諧。 以下是真豪看到、聽到或想到的問題,覺得可以讓大家思考思考,如果是您,您會怎麼做? # 假設您是一位火車駕駛,行駛在A軌道上,突然發現前方有5位小朋友在鐵軌上玩耍,距離太近來不及煞車的情況下,勢必撞上,這時突然發現右側可以轉入A軌道旁的廢棄B軌道,但是B軌道上卻有一位小朋友正在玩耍,速度之快如果往A軌道直駛將造成5名兒童死亡,轉入廢棄的B軌道將造成1名兒童死亡,請問如果您是司機,您會選擇A還是B? # 選擇A(倫理義務論)的人,如果B軌道上沒有人,您還會選擇A嗎? # 選擇A(非效果論)的人,如果A軌道上有一位是您的小孩,您還會選擇A嗎? # 選擇B(效果論、多數暴力)的人,如果B軌道上是您的小孩在玩耍,您還會選擇B嗎? # 觀世音知道明年某地所有人難逃劫數,行經某地時有人因病痛即將死亡,家人虔誠祈求獲救,如果您是觀世音,救或是不救? # 監視器拍到命案現場走出一個人,但是模糊不清,現場有兩輛計程車在排班,此人上了其中一輛計程車,事後警方逮捕一名嫌犯,一位計程車司機斬釘截鐵說就是他,一位計程車司機說絕對不是他,嫌犯也說不是他,但無法提出不在場證明,在沒有其他的證據下,如果您是法官,當時的法律規定殺人者唯一死刑,您會判唯一死刑或無罪釋放? # 黑貓中隊飛官張立義飛進中國蒐集情報時被飛彈擊落,夫人張家淇以為殉國,為了生活,因此改嫁,18年後,張立義獲得中共釋放,張家淇的第二任丈夫何教官信守婚前承諾,漠然割愛,兩段情,都是真,如果是你或妳,怎麼辦?有興趣請觀看楊佈新執導的紀錄片:(疾風魅影:黑貓中隊)。 # 公務員必須學會打混摸魚,因為苦幹實幹,撤職查辦;東混西混,一帆風順。 # 被誤判死亡的植物人少女,因被停屍間工作人員性侵而懷孕,並在產子後奇蹟甦醒,性侵少女的男子雖被移送法辦,卻仍得到少女家人的感激。 # 一善遮百惡,一罪廢百功。(隋煬帝) # 三代整理出來的農地2天就被填平,老大讀書做官、老二做生意、老三種田,三個人繼承一甲土地,如果賣掉蓋民宿或觀光工廠,以坪計價最少6萬,台灣還會有農地嗎?(農村再生計畫真的能落實嗎?) # 博愛座要不要讓位?聽聽廖震老師的說法。 # 好看到令人髮指的電影:Unthinkable # 解析【小丑】的深度意義國字注音
1. 不容小「覷」:音ㄑㄩˋ,看。 2. 廿:音ㄋㄧㄢˋ,二十,常見於農民曆。 3. 卅:音ㄙㄚˋ,三十,較廿字少用。 4. 卌:音ㄒㄧˋ,四十,少用。 5. 瓠:音ㄏㄨˋ,長形葫蘆、姓氏。 6. 匏:音ㄆㄠˊ,圓形葫蘆、樂器。 7. 妊娠紋:音ㄖㄣˋ ㄕㄣ ㄨㄣˊ。 8. 「朴」子:音ㄆㄨˊ。 9. 台灣捕撈魩仔魚的漁業稱為「魩鱙」漁業:音ㄇㄛˋ ㄇㄧㄠˊ。 10. 搖「囝」仔歌:搖籃曲,音ㄐㄧㄢˇ ㄗˇ ㄍㄜ或ㄋㄢ ㄗˇ ㄍㄜ。 11. 小「囡囡」:音ㄋㄢ,指小女孩或泛指小孩子。 12. 「攫」取:音ㄐㄩㄝˊ。 13. 坐纛旂兒:ㄗㄨㄛˋ ㄉㄠˋ ㄑ一ˊ ㄦ 《紅樓夢》第一六回。 14. 捉襟見肘:ㄓㄨㄛ ㄐㄧㄣ ㄒㄧㄢˋ ㄓㄡˇ。形容人衣衫破敗,才抓住衣襟蔽胸,又露出了手肘。 15. 恝置:ㄐㄧㄚˊ ㄓˋ 毫不在意、不加理會。 16. 佮:音ㄍㄜˊ ,台語和、及、與、根的意思。我欲佮妳結婚。 17. 焱:音ㄧㄢˋ,火花、火焰。 18. 沆瀣一氣:ㄏㄤˋ ㄒㄧㄝˋ 一 ㄑ一ˋ。比喻氣味相投,後多用於貶義。名言佳句
1. 讀書人要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(北宋張載"橫渠先生") 2. 曾子曰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 3. 好讀書不好讀書,好讀書不好讀書。(明朝徐渭,字文長,號青藤) 4. 投資教育,不要監獄。 5. 教育是箝制思想最好的工具。 6. 勸學:「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,黑髮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」(唐朝顏真卿) 7. 我注意到,即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、我們無力改變的人,在過馬路之前,都會左右看。(霍金) 8. 成功是給有努力的人,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。 9. 貧窮人有貧窮的味道。(有經驗的社工師) 10. 婚前腦子進的水就是婚後眼睛流的淚。(婚前腦袋進多少水,婚後眼睛就流多少淚。) 11. 為什麼是我?(我們與惡的距離"應思聰") 12. 喜歡是為了得到(摘花);愛卻是為了付出(澆花)。 13. 有心人不一定有力,有力人不一定有心。 14. 夕陽無限好,何須惆悵近黃昏? 15. 「青年守則」實踐條目:一、忠勇為愛國之本;二、孝順為齊家之本;三、仁愛為接物之本;四、信義為立業之本;五、和平為處世之本;六、禮節為治事之本;七、服從為負責之本;八、勤儉為服務之本;九、整潔為強身之本;十、助人為快樂之本;十一、學問為濟世之本;十二、有恆為成功之本。 16. 會而不議、議而不決、決而不行、行而不力、力而不查、查而不果、果而不效、不效而再會。 17. 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。《漢書—王吉傳》 18. 逆境好比是成功前的陣痛,挫折彷彿是勝利的墊腳石。 19. 時間在哪裡,成就在哪裡。 20. 有之不必然,無之必不然。數字國文
1. 三達德 智、仁、勇。 2. 四維 禮、義、廉、恥。 3. 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、趙孟頫、柳公權、歐陽詢。 4. 康熙五彩 以紅、綠、赭、紫藍、黑五色為主,並在五色中加用金彩,故名「五彩」。 5. 八德 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。